- A+
1、中秋节:中秋节是中国除春节外最隆重的传统民俗节日。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。中秋节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,因恰逢三秋过半而得名。有些地方的中秋节定在8月16日。
2、中秋节别称:中秋节,又称团圆节。有的地方又叫仲秋节、八月节、八月会、追月节、中秋节、拜月节、少女节、月夜节、中秋节等。 唐代还有“中秋节”。称为“正月”。
3、“团圆节”:中秋月圆,象征团圆,故又称“团圆节”。
4、“中秋”与“中秋”:农历八月为中秋,即秋二月,故称“中秋”。而8月15日正值中秋节,故称“中秋节”。
5、“八月节”与“八月会”:因中秋节为农历八月十五,故称“八月节”、“八月半”。
6、“中秋节”、“月夕”: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围绕“月亮”展开,故又俗称“中秋节”、“月夕”。
七、“中秋”的由来:(1)“中秋”一词最早见于《周礼》、《礼记·月陵》,曰:“中秋养老。 ,吃粥。”——大概意思是每到秋天(即“中秋”),(当地县、省政府都会查户登记老人),法院会给这些老人喝粥喝。 “中秋”意为“中秋”。 (2)“中秋节”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。 《礼记》记载:“君子春日日,秋日月”——意为君子春祭日,秋祭月;在清晨崇拜太阳。黄昏拜月。 (3)“中秋”的由来与农业生产有关,农作物在秋季成熟。八月的中秋节是农作物和各种水果逐渐成熟的季节。为了庆祝丰收,表达喜悦,农民们用“中秋节”作为节日。
8、中秋节“月饼”的由来:隋末大业十三年八月15日,唐骏培记以满月为概念,成功发明月饼,并广泛分发军队作为军薪。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炀军而产生的口粮问题。 “中秋节”是什么时候作为固定的正式节日出现的:
9、唐代中秋,戏月相当流行,许多诗人在他们的着名作品中都有吟唱月亮的诗句。中秋节在唐代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。
10、《唐太宗书》记载:“八月十五中秋”。相传唐玄宗梦见月宫,得霓裳翎羽之歌,民间开始普及中秋节习俗。
11、“团圆节”最早出现于何时:“团圆节”一词最早见于明代史料中。 (1)《西湖游知语》中说:“八月十五是中秋节,民间互送月饼,寓意团圆。” ——意思是农历八月十五叫做中秋节。在这一天,人们将月饼送给亲朋好友,以期团圆。 (2)《帝都景》亦曰:“八月十五祭月时,饼须圆,分错齿,花瓣雕如莲花……。有妻回宁夏必须回夫家。,团圆节说”。 ——意为8月15日中秋拜月。用来拜月的糕点必须是圆形的。所用的西瓜也要分莲花形……如果有已婚妇女要回娘家,这一天也必须回公婆家,也就是说这一天是团圆节.